根据前瞻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LED行业全景图谱》,2017-2023年,LED行业的增速均值为5.2%,预计到2029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9625亿元。
LED,即发光二极管,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商业照明、红外安防外,在汽车、电视等多领域均有所应用。在产品逻辑理念改变的当下,LED也有了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比如新能源汽车。对于LED封装厂商来说,这次的产业升级,是寻找新增长曲线的关键,自然也吸引了众多品牌的加入。
行业洗牌加剧,更要稳住基本盘
其实,目前传统LED封装,无论是照明还是背光从技术及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其产品的技术创新点及利润增长点都非常有限。李俊东认为,在LED半导体封装领域,必须凝聚优势打造内核建设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鸿利智汇集团董事长李俊东
作为基本盘,LED半导体封装的地位不用再说,封装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直接推动整个业务布局的发展。根据鸿利智汇最新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其2023年收入为37.59亿元,其中LED半导体封装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9.47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78.39%。
在保证基本盘下,李俊东透露,鸿利智汇立足高品质自主品牌的初心不变,在中高端白光LED封装领域技术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产品奉行组合策略和差异化策略并行。斯迈得品牌坚守组合策略提供全方位、高优质产品组合方案,鸿利光电品牌执行差异化策略提供定制化服务,贴紧客户需求量身打造。
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鸿利智汇位居全球照明LED封装⼚商营收排名第三。在交流中,李俊东也多次指出,公司的客户也都是位居照明市场的头部企业,在一些法规要求更严格的海外地区,也都成为了核心供应商。
Mini LED与Micro LED,是高铁与飞机的关系
当下,在LCD领域,中国已经完成了超越,占据着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将主导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在MLED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比拼中,中国企业也在加速争夺头游。
去年,全球Mini LED电视逆势增长,出货量同比增长达24.7%,中国市场增速更是高达140%。根据洛图科技方面的预测,Mini LED电视2024年增幅将扩大,规模至659万台,到2025年规模将超1000万台。
李俊东对钛媒体APP透露称,鸿利Mini LED直显与背光的产品占比目前为7:3,公司在新型显示领域也是两条腿走路,直显和背光都会去布局。除了TV、车载显示外,在“Mini LED+VR”市场,鸿利智汇也已经有了较高的市占率。“国际上一款比较高端的VR眼镜,就是用的我们的Mini LED背光。”
图片来源:鸿利智汇
对于市场这种观点,李俊东给出了不一样的看法,“Mini LED和Micro LED应该是并存的,就像是高铁和飞机的关系。之前大家觉得高铁取代飞机,实际上在有些领域高铁是更方便的,Mini LED和Micro LED都有各自的应用场景。”
汽车照明竞争,首要考量品质和产品性价比的极致化
以往在高端百万车才有的灯,现在已经下放到十多万的车上。而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产业变革,包括对LED车灯数量的要求,以及成本比重的提升。简单来说,过去一辆车上的车灯成本可能只有一两千块钱,现在同样车价,车灯的成本则是涨到了五千,这也给了像鸿利智汇这样的公司新的机会。
鸿利智汇集团董事、副总裁、汽车照明板块负责人邓寿铁指出,大力布局车灯市场并不是一次跨界。在汽车照明产品角度来讲,这应该说是升级,因为鸿利智汇本身就是做车用LED产品起家的,早在2004年,其自主研发的食人鱼LED就已经应用于汽车的刹车灯和转向灯。“鸿利智汇是在做车灯的企业里面最了解LED的,在做LED里面最擅长做车灯的。我们去年做了战略规划,要把汽车作为其中的一个增长极。” 财报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鸿利智汇汽车照明业务实现营收约6.6亿元。
鸿利智汇智汇车用LED&车灯模组
李俊东表示,“面对当下的机遇和挑战,国产品牌走出去的首要考量是品质和产品性价比的极致化。最近所有的汽车都在做国产替代,中国制造是有优势的,技术的壁垒几乎已经完全突破了,剩下的就是我们如何把它做大。”
对于鸿利智汇来说,有灯珠、有模组,也有灯具,加之在LED行业做了二十年,在产业链上有天然的优势。但是,无论是传统LED照明,还是MLED以及汽车照明,在当下的竞争赛道里,已不能套用过往的经验,深耕技术之外,对企业的供应链运营能力也是一大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