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汽车5月8日报道
2025年第一季度,站在转型深水区的上汽集团,迎来了久违的回升信号。
根据4月29日发布的财报,一季度上汽销售整车94.5万辆,同比增长13.3%;实现营业总收入1408.6亿元,净利润30.2亿元,同比提升11.4%。更关键的是,扣非净利润大涨34.4%,显示出内生增长的恢复力。
随后的4月产销数据显示,上汽销售新能源车12.8万辆,同比增长71.7%,创下今年单月新高。

这并不意味着上汽的结构性问题已被解决,或转型已经见效。销量止跌企稳,更像是一个滞后的信号,表明此前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始在市场侧传导,消费者的接受度正逐步回暖。但宏观环境仍充满不确定性,市场需求尚未彻底恢复,竞争也未降温。
至少,上汽已经开始跋涉焦土,种下新芽,重构自己的“新工业”。
用户型企业,不只是更懂“市场”
在《幽灵公主》中,铁器村的首领黑帽大人用铁与火筑起壁垒,但最终不得不在人与自然之间找回平衡。对于上汽来说,过去十年的成绩,建立在庞大的合资体系与制造优势之上。但在智能电动时代,这种模式正在失去灵敏度。
4月10日的“上汽之夜”,是上汽宣告转型的仪式。
这一次,上汽明确提出,“全力向用户型企业转型”。这不仅是一次宣传语层面的自我革新,其更重要的意义,是上汽在合资体系中话语权的重构。
“在中国,为中国”曾是过去十年中,所有跨国车企在本地市场共识的战略口号。但在今天的上汽眼中,这句话已经不够用了。
其实从2024年开始,上汽就提出要从传统制造企业向“用户型企业”转型。这并不是对“本地化”的重复,而是一次组织理念的重构:用户不再只是买单的人,而是定义产品的人。
具体而言,这种“用户型企业”的底层逻辑是:让用户真正成为产品开发的合伙人。从产品立项、功能定义、交互体验再到OTA服务周期,用户的声音会在上汽的新平台中前置嵌入,贯穿研发流程。改写开发的全流程。
区别于“在中国,为中国”更多是市场层面的本地化、宣传与适配,“用户型企业”的提出标志着上汽对自主主导权的进一步上提。在这个转型路径中,用户主导研发的逻辑,其实也在悄然改变上汽在合资体系中的话语权结构。
在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合资品牌中,曾经“产品定义权”更多握在外方之手。而如今,面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变化之快、智能化迭代之快,德美体系也不得不放权。上汽凭借本地团队更强的用户感知、更快的开发响应速度,正在逐步把握产品定义与平台决策中的更多主动。
这背后的事实是:不是谁离技术最近,就能赢;而是谁离用户最近,谁就拥有真正的领先。

上汽试图做的,是打破那道曾将“生产”与“需求”人为隔开的围墙。
不仅如此,上汽还在构建一个“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它不再以“自我”为圆心画地为牢,而是与华为、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池技术等领域重构优势。
与其说是组建朋友圈,不如说是在为未来十年的主导权争夺积攒技术筹码。
品牌矩阵重塑、海外战略再提速
如果说“用户型转型”是方向盘,那么品牌重塑和海外扩张,便是加速器。
2025上海车展,上汽首次系统性划定旗下品牌矩阵:
-
“SAIC尚界”联手华为打造高端智能新物种;
-
智己专攻技术前沿,打头阵;
-
荣威守住中国家庭的主力细分;
-
MG继续深耕全球年轻化市场,是出口先锋;
-
上汽商用车拓展B端服务生态;
-
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奥迪等合资品牌在各自赛道上完成技术与品牌更新。
从智己L6、Cyberster 2026款、荣威D6到MG CyberX、别克GL8陆尚,再到五菱星光2025款——“上汽全家桶”这一策略不再只是覆盖更多细分市场,更体现了品牌个性、价格带和出行场景的全面覆盖。

而在海外战场,上汽提出“海外3.0战略”:以“全球+本土”的Glocal模式,推动本地化设计、制造与服务。未来三年将推出17款海外新车,涵盖混动、纯电、固态电池等主流方向。
它的逻辑是明确的:用技术穿透,用本地化站稳。
东南亚筹建KD工厂,英法市场设立研发中心,拉美中东走全面在地化路线——上汽不再只是“把中国车卖出去”,而是试图真正“成为当地市场的一部分”。
增长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是“走稳每一步”
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汽大乘用车板块销量同比大增58.7%;上汽通用五菱增长57.6%;上汽大通增长7.6%。这三大板块,被认为是此次“战略重组”后跑得最快的“先锋部队”。
但正如《幽灵公主》中的一句台词所言:“活下去,就一定会遇到痛苦。”复苏的背后,是系统重构的代价与挑战。
一方面,上汽还需持续修复在智能化落地方面的节奏问题——相较于“蔚小理”之类的造车新势力,其智能座舱与智驾系统的OTA节奏仍待加快;另一方面,合资板块的转型压力依然存在,尽管GL8陆尚、奥迪E5、LYRIQ-V、ID.ERA多款产品亮相,但仍需“爆款”来验证策略是否有效。

更深层的挑战,是组织转型的摩擦与协同成本。
从品牌到产品,从内销到外拓,从技术堆叠到用户打磨,上汽正在经历一场“纵向到底、横向到底”的系统刷新。这不仅要求顶层设计具备战略穿透力,也要求一线团队有执行的韧性与速度。
这,才是对一个传统巨头真正的考验。
走出森林,走入人群
《幽灵公主》的结尾,山兽神的森林被烧毁,但新的绿色开始在焦土上生长。人类和自然之间的裂缝虽未完全弥合,却已有新的平衡萌芽。

而对上汽来说,告别传统制造逻辑,并不意味着放弃曾经的优势,而是尝试以全新的思维,去修复和重建那些被时代撕裂的连接——技术与需求之间、品牌与用户之间、组织与市场之间。
销量增长只是开场。
接下来,真正重要的,是能否穿越短期反弹的舒适区,稳稳走出属于“传统自主品牌”的下一个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