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汽车7月14日报道 今年是零跑汽车的第十年,是C11的第四年,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的微信头像就是一台C11,四年间从未更换过,因为C11承载着零跑从“不被看好”到“越来越好”的成长,零跑的下一个十年故事,正从这款车的进阶中重新落笔。

销冠是暂时的,“留在牌桌”才是关键
零跑的第十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销量答卷。2025年上半年,零跑销量达到22万辆,同比增长145%,远超去年同期的8万多辆;周销量稳定在近1万台,以集团为单位的排名升至第七、第八位,较去年前进了两个名次。在新能源汽车激烈的竞争中,这样的增长速度足以让市场侧目,甚至让零跑短暂站上“新势力销冠”的位置。

但朱江明对“销冠”头衔始终保持着清醒。“做过销冠的很多,甚至很多做过销冠的现在都消失了,包括威马、哪吒、蔚小理都曾是销冠,今天轮到零跑没什么特别的。”他坦言,销冠只是暂时的状态,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继续保持,如何留在新能源汽车的牌桌上”。在他看来,零跑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哪怕是新势力销冠又算什么?我们仍在前进的路上,需要持续努力”。

这种清醒的自信,源于对自身实力的认知。零跑上半年的增长并非偶然,而是产品竞争力的直接体现——C11的二手车保值率在新能源汽车中仅次于特斯拉,C10上市仅一年就因加量不加价的升级收获月订单1.5万台。朱江明的底气在于,零跑的目标从来不是“一时的领先”,而是“长期的在场”。
自研与供应链协同是 “高性价比”秘籍
零跑能在十年间从行业追赶者成长为中坚力量,核心密码藏在“全域自研”与“供应链协同”的双轮驱动中。朱江明始终强调,零跑是技术型企业,“以技术领先保持产品竞争力”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在自研层面,零跑构建了覆盖座舱、智驾、高压平台等关键领域的全域自研能力。这种能力转化为实打实的效率——平台化技术可在一年内快速应用到所有产品,C10、C16上市仅一年就搭载800V高压平台和LEAP3.5智驾系统,全新C11更是同步完成内饰、动力、续航的全面升级,续航提升至640公里,新增的AR-HUD在同级别中尺寸最大、亮度超竞品40%。朱江明直言:“我们的平台化能力,能让最合适的技术在最快时间上车,这是零跑的核心优势。”
供应链方面,零跑坚持“选最好的供应商,做最优的协同”。与高通、大陆、佛吉亚等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既保证零部件品质,又通过长期绑定获得战略价格。朱江明解释:“不是自研的零部件,我们一定选头部供应商;自研的如电驱、电池包,要做到零故障。”这种“自研+合作”的模式,让零跑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确保产品“绝对好”。

反映在定价上,便是“成本定价+加量不加价”的策略。全新C11看似价格微涨,实则包含了原选装率超50%的纳帕真皮座椅、AR-HUD等配置,相当于用户“花更少的钱买更多的价值”。朱江明举例:“原来选装五六千的配置,现在直接标配,看似涨价,实际获得感更强。”这种定价逻辑,让零跑实现了“相对便宜,绝对好”的用户承诺。
下一个十年 从“止血”到“爆发”
站在十年节点,零跑正处在从“盈亏平衡点边缘”向“持续盈利”跨越的关键期。朱江明坦言,零跑去年四季度才首次“止血”略有盈利,“仍在盈亏边界线上”,未来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销量增长站稳脚跟”。
在品质与制造上,零跑坚持“务实的智能化”。朱江明提出,自动化投入需满足“三年内回本”的标准,不盲目追求“为智能而智能”。目前,零跑的电驱和电池包实现零故障,整车制造效率、质量控制已接近合资车企水平。“产品要耐用,用户才会认可”,这是他对制造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三年向“超越合资”目标迈进的基础。
渠道优化也在同步推进。零跑减少商超店,增加汽车城4S店,优化投资人结构让区域集中,同时加快渠道扩张速度。朱江明计划:“今年年底渠道数量将实现可观增长”,通过更精准的布局提升服务效率。

资本市场方面,零跑股价从最低20多块升至65块,日均交易额从几百万增至上亿,基金关注度显著提升。朱江明认为:“随着销量和盈利能力增长,零跑在资本市场的机会会更大。”
朱江明透露,零跑“ABCD系列车型将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年底陆续补齐”,“目前仅打了两张牌,后续还有多张牌可打”。他的目标明确:“每款产品都要成为细分市场明星,每年销量增长,三年实现大爆发。”
很显然,产品矩阵的完善是零跑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
不会讲故事的零跑 能靠“笨功夫”继续领跑吗?
朱江明坦言零跑“不会讲故事,只会说技术”,但正是这种“工程师文化”的“笨功夫”,让零跑在浮躁的新能源赛道中走出了自己的节奏。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将更激烈,但零跑的路径已然清晰:以全域自研筑牢技术根基,以供应链协同控制成本,以产品迭代赢得用户,以稳健扩张实现盈利。

正如朱江明所说:“我们是兔子和乌龟赛跑里的乌龟,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每款车成功一个,才能持续领跑。”
不会讲故事的零跑,产品本身就是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