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无车日。全国108个城市参加了建设部发起的无车日活动。像往年的无车日一样,各个城市都划出了禁行区域,增加了公交车、地铁车次等公交投放量,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禁行区周边交通压力增大,市民抱怨出行不便等现象。
自从1999年9月22日第一届无车日活动以来,以“唤起民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为目的的无车日活动便在全世界风行起来。可见,无车日不是简单的拒绝汽车,而是唤起公众对环保的注意;与此同时,无车日也不能成为行为艺术,而是要创造条件,以节约的方式,让人车之间,车与自然之间更为和谐相处。
首先,无车日倡导的观念要真正影响公众,必须打造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现在,国内各个城市公交交通效率低下和私家车迅速发展似乎正成为一种恶性循环。一方面,私家车增多导致城市交通压力增大,从而导致公共交通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公交车太慢太少又导致更多的私家车上路。因此,仅仅无车日一天增加公交车辆投放是不够的,只有公交优先落到实处,只有真正建立了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私家车才会少起来,其出行率才能降下来,无车日活动才算达到目的。
其次,“无车”理念要延伸到无车日之外,必须多渠道、多方式减少车辆出行浪费。这几届无车日的当天,许多政府部门开始控制公车出行数量,比如广州,昨天约九成公车被封存,只留一成公车应急。公车在无车日减少出行为公众作表率,自然值得鼓励。但仅在无车日一天还不够。众所周知,公车出行占城市交通的比例很大,只有尽量做到少开公车,无车日活动的目的才能实现。
除公车外,私家车出行浪费也应纳入法律考虑范围。这几年,拼车在城市中小范围流行,这本是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然而诸如黑车问题,安全问题“无法可依”,导致这种方式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此外,法律还应该对那些节约资源的出行方式予以鼓励。比如在美国,只有满载车辆才可以驶入高速公路快速车道。
再次,无车日要拓展到365日,包括道路交通建设要为非机动车出行创造方便。这几年,各个城市为了解决机动车拥堵问题,都采取了扩宽道路的方式,人行道要么狭窄,要么不通畅。我们提倡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就必须为诸名自行车、步行这类的出行方式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