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车大气,日本车精细,德国车严谨。
这种来自民间约定俗成的印象,尽管没有定量的考量和证明,但却大致描述了中国客户对汽车在文化层面上的不同诉求。仔细研究一下,其实不难发现,在汽车文化的层面上,这三种典型的文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甚至可以近距离地去观察到他们在文化上的悄然变化,体验到汽车消费在意象之中的影响与作用。因此,无论车企如何“美化”自己,我们似乎也很难消除最初的印象。
美国汽车大空间、大块头由来已久。由此也带来了大油耗。因此,无论美国车如何解释自己的汽车节能,我们都很难相信他的自圆其说。事实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之下,美国通用寻求破产保护,车辆卖不出去的一个原因之一与其一直以大气敞亮自居,从而忽略了高油耗给客户带来的损失。
关于日本车的“精细”,我们似乎也能找到一些理论根据。
当前,以丰田卡罗拉为代表的日系轿车在国内的主要消费者多以注重外表的年轻女性为主。但现在的知识女性是“骗”得了一时,却“哄”不了一世。一旦车辆修车保养,年轻的车主便可发现日本车的“精细”其实只是表面,而看不见的内在其实很粗糙。
德系车的“严谨”是始终经得起考究的。市场也给了一定提示。一段时间以来,与日系、美系车型的持续低迷相反,以南北大众为主的德系车在国内销量的持续看涨似乎都在印证这种来自民间约定俗成的印象的正确性。如新宝来、速腾、迈腾等轿车个个都跑赢中国汽车销量的大盘。
但我们又该如何去证明德系车严谨的正确性呢?
5月下旬,笔者有幸跟随一汽大众组织的“品质之旅”活动来到长春。在这里,我们可以对德系车的制造严谨管窥一二。
但令人郁闷的是,由于甲级流感风声正紧,原本拟定进厂参观的环节最终被安排成了一次品质与质量的互动讲座。众多媒体人最终由“走进”一汽大众变成了“走近”一汽大众,不得不“蹙眉扼腕”。不过不要紧,虽然未能进入一汽大众的车间参观,但一堂精彩纷呈的讲座同样可以让媒体人看出德系车严谨扎实的功底所在。
在讲座现场,一汽大众产品部的工程师,德国人对汽车制造保持传统和品质是毫不妥协的。在他看来,中德两国汽车理念最大的不同是“标准”的不同。“德国汽车要求汽车制造必须按照标准和流程进行。作为合资企业,一汽大众的汽车也必须严格按照德国汽车工业的标准进行投产。”同时还举例说明,比如座椅的浸泡实验,对于天窗防夹手实验,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其实验标准甚至超过了国家行业标准的20%。
为什么要进行如此苛刻的实验?
座谈会上我们了解到,这主要和德国的汽车保险等级有关。一般情况下,车被保险公司评级越高,车主在使用过程中保险费用越低,否则越高。另外,车型耐用性也表现在二手车价值上,保值率越高,其二手车的价格也就越高。“和只考虑新车的其他企业不同,一汽大众通常考虑的都比较长远,对车的考虑也是全程的。”
另一方面,产品品质保证与企业实验室建设戚戚相关。在一汽大众最早建立的整车性能实验室内,所有一汽大众投产的车型都会在德国大众全球统一标准建立的高强度极限条件实验室内完成实验。
“如模拟强光检测油漆老化程度的日光实验室,保证车身12年防腐的盐雾实验室,模拟高压、真空甚至极限温差环境下不同角度淋雨的密封实验等等,甚至连车辆最核心的发动机,也要经历与众不同的沙尘实验,模仿汽车在沙漠中工作的环境。所有一汽大众轿车上安装的发动机,都必须能够在这种条件下保持连续工作才能正式上岗。”
除了这些主要部件的可靠性测试之外,汽车产品的其他内饰材料也必须经过类似苛刻的耐老化试验。如,其在老化过程中的挥发物质必须要符合德国大众在全球的统一标准,不能产生对人有害的气体;如,汽车车门要经机器手开关达10万次以上,在实验结束后,车门的合叶不仅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就连门缝也必须保证和以前的完全一样,尺寸不能有丝毫的变化,门锁以及相关的附件也必须保持完好。
除此之外,一汽大众产品开发实验室还拥有国内唯一带气候室的道路模拟机。 “这台机器能够模拟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研发中的汽车需要在里面连续接受多日的残酷考验。只有经受住考验并且仍然可以正常驾驶的车型,才有资格进入下一道的检测关卡。”事实上,一汽大众的所有车型都是在历尽重重的磨难之后才最终诞生的。“也只有经过如此的折磨,一汽大众才能不让消费者倍‘折磨’,从而在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放心驾乘。”
一叶知秋、以蠡测海。一席座谈过后,我们似乎已经找到了以一汽大众为代表的德系车为何有严谨之说。有鉴于此,类似于美国车的大气,日本车精细,德国车严谨等这种来自民间约定俗成的印象,我们也似乎要考虑给予一定的尊重与考量。
|